第四百四十五章 慧眼如炬
镐京丞相府。
亭台之中两人对坐。除此之外没有他人。
杨羡手中拿着一个粗陶茶杯杯中茶气氤氲轻轻啜了一口。而坐在他对面的常虞也是老神在在。
“宗石前些日子前来丞相府禀告桓氏逆贼留在这镐京城中的逆贼之时我还真是有些惊讶啊!”
“不过是几只耗子丞相想必早已经成竹在胸了。”
杨羡一笑放下了茶杯。
“耗子固然小可咬在关键的地方也足以让人损失惨重。更何况这些耗子想要咬的不只是我还有太傅大人!”
常虞面色不变轻轻摩挲了一番手中的杯子感受着上面粗厚的纹理。
“老夫一生毁誉早已经在那了不是几只耗子能够影响的。”
常虞的态度很是微妙他既让孟清掺和了这事自身却又不下场。不过对于杨羡而言却不是难事。
“太傅大人即使不担心自己那么后辈呢?”
常虞眼睛一眯看向了杨羡将手中的杯子放在了桌上。
“老夫的族人都在神都在逆梁的手中老夫有时候也是身不由己啊!”
“太傅大人误会了我说的不是太傅在神都的后辈而是在镐京城的。毕竟此刻在神都那些常氏族人看来太傅不过是个妨碍了他们前程的老糊涂而已。”
果然杨羡知道了么?只是又是从哪里泄露的呢?
很快常虞的心中想到了苏哲这两个字。心中暂定常虞的手松开了杯子。再抬头时常虞的面上已经不是那副不温不火的表情。
他的眼眸之中一道光芒一闪而逝是狼一样的光芒。
“对于丞相而言区区几只耗子自然不在话下。丞相在意的是这天下之间周梁之间的大势。桓氏虽败可手中仍有六州之地。桓武二十多年的经营桓氏的江山至此依然稳固。所以怎么样才能撬动桓氏的根基呢?”
“请教!”
杨羡的态度很是谦恭不过在常虞看来杨羡不过是故作姿态而已。
因为答案他早就知道。
“桓武留下的那十万北军也是桓氏的根基所在。桓磬很清楚这个道理所以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中。这十万北军的战力便是如今丞相手下的大军与之相比恐怕还在之下。若是硬拼丞相怕是没有把握胜之。”
常虞的话并不是无的放矢在经过最初的整合之后周军已经有了初步的新型建制而伴随着数量增多战力却在下降。
这种整合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因此现在周军的战力较刚进入雍州之时有着大幅度的下降。
“如今桓磬躲在华阳城中一步也挪窝。若是冬日一过梁军怕是会就此撤军。那么这样一来周梁之间的战事怕是会拖长变成消耗战。”
“太傅大人真是慧眼如炬。”
杨羡一笑心中暗道这个老狐狸果然厉害对于此时的情势洞若观火。
“便在华阳城与桃林之间有一地名叫碎石塬。此地狭窄却是从神都进入雍州的必经之地。便是十万大军进入其中只要数千精兵便能封锁。将其诱出再行诛灭。”
常虞说到这里看向了杨羡嘴唇间留有一丝玩味的笑意。
“雍州虽定可是梁军的探校仍然分布在各地监视着雍州上下。可以说我军的动向桓磬掌握得很清晰。可也正因为这样才好做手脚。这些日子运送往桃林的辎重队去的时候与回来的时候数量只是有些许对不上那些探校察觉不出来可是时间一长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数量。丞相的调兵之法高明可是又想要用在哪呢?”
常虞似笑非笑杨羡也没有直接回应。两人相视却都从对方的眼眸之中看出了一丝的异样。
“河湟之地已定朝廷意欲在其间建立马晨养骑军。太傅大人素知军事掌管此事不知意下如何?”
建立马晨养骑军需要巨量的资金而让常虞主管无疑是给了他巨大的权利。
常虞笑而不语显然胃口不只这么小。杨羡自然清楚要想要这老狐狸出力当然不可能如此轻易。
“雍州之事若定朝廷将要征讨南阳。宗石才干卓越对朝廷有大功当可为南阳郡守。此外常氏之中多豪杰亦可为朝廷效力。”
常虞脸上露出了笑容伸出了两根手指说道:“丞相要想要歼灭这十万北军凭借数千人马尚不够还需要一支精锐。”
“驻守商关的鹰扬军随时可以调动。”
此时楚廉军已经暂停了攻势以鹰扬军的数量和脚程消失个三四日梁军根本察觉不出来。
“而另一点便在杨纯。”
杨纯驻守在桃林以他的能耐只要在桃林一日梁军便不敢妄动。
便在此时小院之外闪过了几道匆匆地人影杨富赶了过来面色急切。
“主公桃林发来紧急军情义父病倒了!”
“你说什么?”
杨羡站了起来面容有些刹那间的失措。常虞看在眼里事情如此的凑巧以至于让常虞怀疑这是不是杨羡预先的设计。
可从那一瞬间的判断常虞知道杨羡事前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也就是说杨纯是真的病倒了。
自从杨羡攻下了雍州杨纯便一直待在桃林。常虞与杨纯虽是旧识可却从来没有见过面。
常虞了解杨纯知道他的修为天下几无敌手可也知道这数十年来他为遵杨慈遗命护佑杨氏一脉杀伐过重。
常虞心中有了主意站了起来拱手而道:“丞相此事不可急。若是让梁军察觉必定生乱。”
杨羡点了点头说道:“杨安伤重未愈。你秘密前往桃林主持前方军政之事。”
“臣遵命!”
便在杨富走了之后常虞微微拱手。
“丞相大事可定。”
杨羡此刻的心情很是复杂杨纯终于还是撑不住了。只不过他此刻还有着更为重要的事情去做暂时按捺住了心中的那丝不安。
“如此就有劳太傅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