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问题在于,努力这个要素被置于过高的位置,盲目增加投入,致使系统其他要素被压制,系统濒于崩溃。

消极型努力往往是生存、规则等最基本需求所驱动的,就像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要让自己跑得更快才不会被狮子吃掉。消极型努力带来的回报则是最直接的回报,但常常很低效。

积极型努力因为某种明确而长远的目的而发生,消极型努力更像是一种应激反应。人类最了不起的才能不是吃苦耐劳地让自己有能力多搬几匹砖,而是去探索新道路、新方法。探索精神可以说是积极型努力的第一推动力。而回报则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积极型努力本身就会让人享受,但很少看到有人会去享受消极型努力,很多的人是迫不得已的接收。这里就不多谈精神回报了

天道酬勤,酬的不是像斑马一样拼命奔跑,而是像人类一样学会飞翔!

如果你想移走泰山,不要像愚公一样祖祖辈辈用手刨,用铲子铲。这是一种典型的消极型努力,动物最低级的应激反应。祖祖辈辈几千年也挖不完。就算有毅力又怎么样?真以为会有天女下凡来帮你吗?如果你真的太想移山了(而不是搬家),那么祖祖辈辈去研究火烧水浇的移山方法,祖祖辈辈去研究炸药开山,这才是积极型的努力啊!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也不去说什么考取公务员和生活中的各种不顺心,事实上,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无数个时刻,你会在自己的心底萌生出这样的想法

每当这些外部活动全部结束和消失的时候,自己又重新跌落进失望的谷底,依旧对别人,对社会,对学习,没有任何干劲。

反馈周期短,在每次的反馈中,能够不断尝试到甜头,可以增加一个人控制感,控制感是一项重要的心理资源,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这就会造成越是努力,越是没有收获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家看来,就是“高原现象”。

但置身于高原期中的你,却体会不到丝丝的反馈,所有的事情仿佛失去控制了一般。

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就是给他足够的自由,但却不给他任何的关注,对他各种行为熟视无睹。

自己的知足取决于内心,而高原期的匮乏则大多数来源于自己想要的优越感。

你要明白,你为很多事情,付出的努力,缺乏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即便如此,我依然不时感到孤独,有时感到内心空落落的,“有如大雪在无风的山中飘落”。(最后一句是但丁的诗,我昨天看到的,这又强行植入,嗯为了身体力行冷冷所说的:想要记住,就要立刻使用)

我深有感触的是,当你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的时候,你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填满:孤独、焦虑、恐惧。你会过度关注内心感受,作为个体,你成了孤立的封闭的风暴地,飓风不时发生,但是无人问津,无人安抚。

不要放弃社交,不要放弃日常活动。当你关注生活,让大脑的认知资源,被外界占据更多些的时候,你自然会减少对自身的关注,更少地沉湎于情绪。

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熟练工种。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

他在不断观察行业变化,从变化里找关键切入点,找资源和人配合。人和人比拼的,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

缺少金钱的人,是和缺少时间的人一样的,内心中充满太多的冲突,容易情绪化用事,无法专注,坚持做一件事,没有自己的目标,没有按自己的目标,将事情做到极致优秀,却容易幻想,希望很轻松得到结果,忽视艰难的努力过程。这就是被金钱所累的“穷人”的一生。

我们必须承认文中种种是非常现实的生活状态,至少对很多人来是。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那些真正在这里地方工作的人有多少人愿意真的花时间去提升自己,去改变工作效率,然后去争取晋升,一点一点的去改变现状。

我必须说很少,非常少,这些人要么甘于现状,从不思考去改变生活现状,得过且过,要么就是不停的抱怨和调整工作,反正说来说去都是工作不好,自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愿意在这清苦的环境下保持梦想和努力。

没有没时间努力一说,只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努力。思想不同,所以看到的世界就不同。

所以,想要改变人生,不仅靠的是整个社会的努力,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当人处于绝望时,更愿意和别人同归于尽。别忘了,绝望的人很难伤害真正有权有势的人,他们只能伤害离他们最近的人。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完全有信心,他就不会焦躁狂热。

当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先不去想着成功与否会怎么样。

成功当然很爽,但如果不成功,我们是否还会享受当下做的事?

如果是,我认为那就是真正的成功。

只要能保持当下不杂,就已经开始生出智慧。如果你能开始了解自己,不刻意去改变而只是照着自己的本质活,那么你就会开始蜕变。

我认为一个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在世界上,完全不被人知道,没有名气、野心和残酷。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相当快乐。这是我推崇的克里希那穆提的一段话。

一群人坐在屋子里,打着游戏,看着电影,毫不知觉天已然黑下去,心中已被虚幻填满,脸上却洋溢着肤浅的快乐,丝毫感觉不到生命在流逝着。我虽然和他们住在一起,但我害怕有一天我也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

在我看来,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是愚蠢。

我姑且把“努力程度整整提升一个量级”,称做换一个”维度“。因为量变引发质变,会给当事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受。

以自己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不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