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真相大白(2)
箫羽稍一停顿,盯向李天酬道:“李首领之所以屡次有机会杀箫某而不动,不是因为怕箫某,而是顾忌朝廷。”
李天酬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十分豪爽,问:“何以见得?”
箫羽笑而不语,给李天酬留下一个悬念。
李天酬却早已心知肚明,一双鹰一般犀利的眼睛盯向箫羽。气氛冷凝着,静、静,除了静还是静……在场的人都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甚至听得到自己身体里血液在汩汩流动。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住了。
“看来,朝廷和我们一样,都有一个敌人,而且可能是同一个敌人。”良久,李天酬终于开口了。
箫羽微微笑着,暗付:李天酬不愧是龙吟会首领,的确是个十分精明之人。朝廷对他决不能低估了。
“箫大人,燕王虽对我义军有威胁,但他对朝廷的威胁更大。”
箫羽听得有些儿心惊,却还是故作镇静。他不得不承认,他们三方之所以都不敢大肆出兵,原因正在于互相忌惮,而李天酬是个明眼人,他看得出局势,甚至看得出谁对谁的威胁更大。
义军想要反明复元,燕王一心谋反篡夺帝位,这一狮一虎都不是等闲之辈,都不可小觑了谁。不过,正如李天酬所说,如今对朝廷威胁最大的还数燕王朱棣,燕王辖地北平,离京城仅仅一步之遥,若真出兵,那可谓是迅雷不及掩耳,而义军若要进攻京城,大举义旗挥军北上,那还得突破重围,胜算不大。义军在等时机,那便是燕王起兵造反之时趁虚而入。皇上如此精明,不可能看不出孰轻孰重,灭义军乃是为燕王除后顾之忧,令得箫羽百思不得其解。这也是箫羽不愿与义军真正冲突的原因。
李天酬嘿嘿冷笑,道:“箫大人认为李某所言对否?”
“李首领果然不是等闲之辈,箫某十分钦佩,不过李首领可知道,今日箫某若要擒你二人归案,那是易如反掌。”
李天酬和梁放增知道箫羽功夫不差,加之他身边陈纪元、张诚二名侍卫和武功深不可测的祁风,仅凭他二人之力哪里是他们的对手,若箫羽真要擒他们回去,只怕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儿了。与梁放互视一眼,脸上虽然不动声色,心中却暗思对策。
岂料箫羽微微一笑,道:“上次承蒙李首领手下留情,箫某才不至于输得一败涂地。”
李天酬眼光犀利地看向箫羽,不知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有心放自己一马?
只听箫羽继续说道:“箫某今日的目的是查清内奸是谁,既然目的已经达到,那么箫某也放李首领你们一马,当是还那日饶命之恩,从此箫某不再欠龙吟会人情。”回身对身后众人说道:“咱们走吧。”一行人出了小树林。
张诚始终不解,说道:“公子对敌人也太仁慈了,这次是抓住他们的最佳时机,属下不明白,公子为什么要放他们走。”
箫羽道:“张诚,你有什么看法呢?”
张诚道:“只要把李天酬抓住,不怕他龙吟会不投降。”
“投降?”箫羽微微一笑,道:“你以为这些义军会轻易投降吗?”
张诚抓头挠腮,仍不明白箫羽意思。
箫羽道:“纪元,你的看法呢?”
“回公子。”陈纪元肃然答道:“纪元也不明白公子的意思,纪元认为只要有李天酬在手上,便算龙呤会不肯投降,却也不敢轻举妄动,不管怎么算,咱们都是胜算在握。而现在放虎归山,咱们又在龙吟会的势力范围里,咱们擒他难如登天,而他们擒咱们却是易如反掌。”
箫羽点头道:“你的分析不无道理。”箫羽停往脚步朝张诚、陈纪元、以及同行的祁风和奕离看去,说道:“祁神医、奕离,你们一路上不说话,不知对此事又有什么看法呢?”
祁风道:“箫公子自然有你自己的看法,祁某一介不问世事的江湖郎中,自然不去考问对错。”
箫羽轻轻摇头叹息,知道想要把这个人留下来为皇上做事,似乎是不大可能,这个为了自由宁可放弃一切的不老之人,能为奕离逗留在尘世已经难能可贵了,还能过多奢求什么呢?却听奕离说道:“哥哥已经看出了当下局势,不是咱们能够左右得了的,若抓了李天酬,不仅惹怒龙吟会,更助了燕王之势,龙吟会不出兵,燕王也不动手,是因为他们都在等,等待对方先动。燕王此行江南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他想要联盟义军共同造反,如果朝廷和龙吟会大动干戈,燕王就可趁乱起兵造反了。”
箫羽点了点头,叹道:“这便是龙吟会屡次放过我等的原由吧,怕只怕他们不想再等了,奕离,你认为谁会先动?”
“燕王。”奕离不假思索地说。
箫羽相信奕离看得很准,这次应该也不会看错,便道:“那依你之见,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奕离轻蹙双眉,道:“杀燕擒龙,永除后患。燕王只身江南,若能秘密杀之,便可安心对付龙吟会了。”
箫羽叹道:“却不知皇上怎么想,没有皇上旨意,又怎能犯上刺杀王爷呢?”不禁长叹一声。
几人闲话之间,不知不觉便回到梁府,当然他们知道,梁府是无论如何呆不下去了,于是在梁放尚未回府之前,收拾细软向管家告辞。
几乎走遍了整座杭州城大大小小的客栈,吉儿都说可能是龙吟会的地盘,箫羽问其详细,才知吉儿以客栈里或对联、或字画等处的“圆”字为例,而认为是龙呤会的地方。
箫羽虽不尽信吉儿说法,但见多处客栈均不约而同挂“圆”字字画,确实令人费解。若这些客栈酒楼均与龙吟会有关,那么龙吟会的势力的确不能小觑了。
但见天色已晚,于是随便找了间客栈先安顿下来。
是晚,箫羽飞鸽传书京城,将目前情况一一上书朱允炆,希望得到皇上杀燕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