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DF-27
从我海军113号舰上发射的八枚C805导弹,因航速快,虽然比日军发射的鱼叉导弹后发射,却先一步到达日军南集群。以三点二马赫的速度,末端S型机动飞行在浪尖这日海军集群反导系统的软肋区,集全舰队的反导能力,在无卫星和中空大型预警机的信息支持下,对C805导弹的拦截率仅仅达到百分之二十。我军八枚导弹七枚击中目标。日军集群的信息中心及攻击主力舰,金刚级驱逐舰和直升机航母少者中一弹,运气差的中两弹,都失去了继续参战的能力。全舰队所有舰艇,顿时失去了信息网络支撑,只能各自为战。
171舰陈功舰长在指挥室的大屏幕上看着从卫星传来的日军射来的鱼叉导弹飞快接近的实况图像。距离我舰队集群一百一十公里中海油东海钻井平台受到日军攻击,日军的鱼叉导弹在距钻井平台数十米外爆炸。电磁脉冲弹!安装在这一片海域数个钻井平台上的电子干扰器都被爆炸后的电磁脉冲毁坏,失去了功能。但是,鱼叉毕竟只是舰对舰导弹,运载能力有限,电磁脉冲弹的功率仅能覆盖数百米半径范围。从石油钻井平台牵引出的,浮在海面一公里至数十公里外的复合电子干扰器,并没有在这一轮日军的电磁脉冲攻击中毁坏。在我集群前方的电子干扰阵列还保存了相当的能量。日军的鱼叉导弹在进入这个干扰阵列后,受电子干扰的影响,弹上的陀螺仪和无线电信号接收机不能正常工作,部分导弹开始偏航。随着飞进我军海面电子干扰阵列的鱼叉导弹数量增加,偏航的导弹量也逐渐增加,真正能保持航向直奔舰队而来的鱼叉仅有三分之一多一点点了。陈功大校的心此时有了一丝宽慰。他看到自己专用的显示屏上危险评估已经从九个红点降为六个红点,知道集群的三十七公里半径综合火力防御带已有百分之九十的成功防御概率,同时也判断日海军集群目前已基本失去了攻击小型舰艇的能力。于是他发出了F-22型隐形快艇攻击日军舰队的命令。每艘F-22导弹艇带四枚C803型舰对舰导弹,随集群出航的共有五艘。它们携带着二十枚C803导弹,在舰载直升机的引导下,加速离开集群驶向指定战位。
双方起飞的战机在迅速接近。日空军机群兵分两路,攻击机群超低空直奔我国沿海战略要地,护航机群在高空。我军为清一色的空战机群,空对空导弹重量轻,因此载油量大,机动性强于日军攻击机群。东海上我军从浙江起飞的战机,与日军从冲绳起飞的战机相对距离最短,也最先接近。
第二炮兵的37、40、43旅,共向日本发射六十枚东风-27超高音速巡航导弹,每两发一组,一枚1号高爆电磁脉冲弹,一枚子母弹,打击日军一个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阵地。十倍音速的巡航导弹,在大气层中以一万二千公里的时速扑向日本。日军远程预警雷达的操作员在屏幕上看到升空后的这六十枚导弹,只见他们在极短的时间里从亚音速提高到音速,从一马赫的速度提到二马赫、三马赫、四马赫、#8226;;;;#8226;;;;#8226;;;;#8226;;;;#8226;;;;#8226;;;;10马赫。太快了,且弹道扁平,在大气层中飞行,哦,还变轨了。它们在中国境内就变轨了,他们在三维空间中,有的向上,有的向下,有的向左,有的向右。但是,总的方向都是射向日本。看它们又变轨了,象飞机一样在向右的同时,还在变化高度。预警雷达的巨型电脑根本不能计算出它们的弹道。爱国者Ⅲ拦截导弹因为得不到它的弹道,无法发射进行拦截,在东海和北海的舰载标准3、标准4防空同样因为得不到他们的弹道无法拦截。它超高的速度,加上三维变轨,当代最强大的计算机都没有能力计算出它们的瞬间弹道,没有弹道,雷达就不能锁定它们的下一步轨迹,使高能激光炮的激光发射头对准导弹的某一个点进行持续照射,更不可能发射没有速度优势的标准3、4和爱国者Ⅲ、Ⅳ型拦截导弹去摧毁它们了。十六分,它们只需要十六分钟就能击中各自锁定的大日本皇军的战略目标。拦截是没有办法了,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通知战略目标地的军人,尽可能地利用这十六分钟的时间,疏散、撤走那些高价值目标,减少一个损失,是一个了。但是,他们只是一名军人,且是一名技术型军人,压根没有决策的权利,没有权利的人是不可能发号施令的,他们真正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告知最高决策者,目前出现的导弹威胁是不可解除的威胁,这六十枚导弹是日军无法拦截的,真正具有微弱拦截能力的,只有他们的这部超大型雷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