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灾难降临

东海上,中日各两个舰队集群的海面,空中第一轮战斗结束了。这轮战斗以日本空军的完败和参战日舰被重创过半,我军运兵船队被日军潜艇、鱼叉导弹击沉十艘,重创十八艘的结果落幕,战斗时间仅仅二十九分钟。

台州沿海,十八艘运兵船燃着熊熊大火,陆军士兵们正纷纷跳入海中。十艘大型登陆舰正在下沉。海面上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我军士兵尸体。伤兵们悲惨的叫声,被船上的爆炸声淹没。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到处是逃离船只离去的浪潮。浪尖上的人体和浪谷中的人体,分不清是活是死。这场高强度的信息化战争中,在远程精确打击下,没有防御能力的单位显得是那么脆弱,不堪一击。王智铭在预警机上,看着这些战友们的惨状,泪水像线一样淌下,他在关闭下视成像雷达之前,将这幅超大型的仇恨图像传回了指挥部。

我国天军陆基远程预警雷达的指挥长在雷达站的大型显示屏上,看到了日军中远程导弹蜂群般升空,其数量之巨,使他的神经立即绷紧了。此时,这台中国最大型雷达发出了自动告警信号。在大屏幕的右上方最顶角的区域,一个三十厘米长的正方形红灯急切地闪亮起来。这是我国受到超饱和中远程导弹攻击的信号。它代表了攻来导弹的密度已经超过了我军定向能防御武器的防御能力。也就是在这些射来的导弹中,有部分将突破天、空、陆基定向能武器防御网到达我国上空。如果突破最后一道防线,就将给我国,准确地说是对北京、上海造成实质性的物质和人员损害。损害的程度,取决于弹头的性质。如果是**头,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这个信息同步传到了台海战争指挥部。

欧阳部长看到了这个信息,他向北京、南京战区发出了区域导弹防御系统全力拦截日军导弹的命令。但是,欧阳知道区域导弹防御系统对远程弹道导弹的拦截概率是有限的。北京、上海两个大都市受到重创几成定局。他拿起了手边的红色电话机,向总书记报告了这个重大危险。

总书记听取了欧阳的报告,随后与国家危机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简短的视频商议,责成东方晋阳常委向北京、上海两市的市委、政府通告情况,并转达国家危机领导小组的命令。

东方晋阳常委在视频上向北京、上海市委、政府发出了紧急启动重大危机一号对应预案的命令。

欧阳部长在此前一分钟,向北京、南京战区司令部发出了战区所属部队一级防空袭命令。

北京、上海我国最大的两个都市上空,同时拉响了空袭警报。此前虽多次进行过防空演习,但当真实的空袭来临时,那凄凉的撕裂心胆的警报音,仍然造成了全市性的混乱。大街上,机动车辆都自觉地停下来了。车上的人员都下车就地寻找人防工程,进入地下室防空。商务大楼的人员都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关闭门窗、电源、水、气开关,走出房间,在大楼物管人员的指挥下,走向楼梯,有序的下到地下防空洞中。居民小区是重灾区,在家的多是老人、孝、病人和带着一身疲惫刚下班回家的平民。虽有小区物管人员统一关闭小区的水、电、气闸门,但惊恐的压力,却仍然要这些弱者们承担。这部分战争最不该伤及的群体,移动着他们虚弱地身躯,惶恐地走出家门。有的一步一跌,有的相互搀扶,尚不懂人事的孩子哭叫着紧紧地蜷缩在大人的怀中,保命的本能驱使着这些毫无抵抗的人们充匆匆地走出家门,奔向最近的地下防空洞(中国各主要城市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最高指示下,大量修建人民防空工程,特别是在新建的楼房下建防空洞。几十年积累下来,在各个大型城市已经建成了一个地下民用防空洞网。特别是北京、上海更是密布整个城市。)这些地下防空洞虽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安身场所。但是,空袭给北京、上海造成的混乱并没有因人们进入防空洞而结束,它还在继续漫延。为了减少空袭后的火灾损失,天然气公司切断了供应北京、上海的各个主要供气管道闸门。石油部门也关闭了通向北京、上海的各输油管线。电力公司关闭电力闸阀,发电厂也停止发电。各行业都停止了运转。突然停工给全社会造成的损失向全国漫延。病人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救助,本来可以继续生存的人们,因日军的空袭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力。

日军利用国际互联网组织设在日本的根电脑,向我国民用互联网发起的网络战,给我国经济、社会造成的灾难更是触目惊心和久远。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