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义军名册(1)
吉儿笑道:“大胡子医术武功盖世,无人能及,这天下恐怕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箫羽道:“祁神医当然算得最了不起的人了。”
吉儿得意的笑道:“我家公子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至情至性,乃是天下第一多情多义之人。”
如玉道:“什么至情至性、多情多义,我看啊是天下第一薄情寡义之人才是。说吧,还有一个是谁?”
吉儿本想驳她说“至情至性要看对什么人。”但一想到如玉舍身救己,硬生生把话咽了下去,哼了一声接着说道:“他么——忧国忧民,日理万机,善良仁慈。”说到这里,吉儿小脸儿暗自绯红,眼里都放出光来了。
如玉这回微微一笑道:“算你识得大体,皇帝哥哥自然是天下第一好皇帝了。”
箫羽道:“皇上当然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好皇帝,祁神医当这天下这一奇人,更是当之无愧,至于箫某嘛,如玉说得对,第一薄情寡义怕是还当得。”想到自己曾经与奕离的一段甜美恋情,如今却只能深埋心中,连想都不能去想,而如玉对自己一片痴情,自己却又如此负她,不禁心中大乱。转念想起吉儿擅自拿婚姻大事与人打赌,心里有气,说道:“吉儿,以后不可随便与人打赌,知道吗?”
如玉笑道:“她若输了,把她嫁给那小叫花不就得了。”
吉儿冲如玉吐了吐舌头,笑道:“他赢不了——”
今天已经是和李益打赌的第三天了,吉儿一整天心里都被与李益的赌约缠得不得安生,好容易等到晚饭过后,夕阳西下。吉儿手托香腮坐在窗边看着街上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行人,暗想:“这臭鲤鱼,海口倒是夸得满大的,别说拿到名册了,便连老道士的影子他都没有瞧见,还赌呢!”想到这里不禁得意,见窗夕阳璀璨,灵机一动便缠着箫羽、祁风他们带她上街溜达。
祁风见今日是与李益打赌的最后期限了,吉儿竟缠着他们离开栖霞楼,定是怕那李益前来通风报信,也倒不与她一般见识,心想找师弟也不急于这一天吧,于是同意了。
江南一带小桥流水,美不胜收,却是京城里无法看得到的美景。
如玉一直缠着箫羽,沿着街边看这看那、问这问那,便像祁风、奕离、吉儿等人不存在一般。
吉儿见箫羽和如玉一对,祁风和奕离一对,陈纪元和张诚不远不近的跟着主子……吉儿觉得无聊,便说忽然有些儿困了,想回客栈休息,然后一人往回走。
吉儿一个人走在街上,却心事重重。如玉对箫羽的心意早己是众所周知的了,吉儿也觉得他们二人多少还算是天生一对吧,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公主,一个是太师之子,更何况这二人婚配更是皇上心愿。
想到朱允炆,吉儿心中忽然惆怅了许多,暗付:不知道皇上这时候在干什么?一切可都安好?是否也会偶尔想起我这个义妹呢?从怀里取出朱允炆送她的护身符来握在手里,一颗心儿好似忽地飞回了京城,任凭江南风光有多美都无心欣赏。
其实除了想到朱允炆而心乱之外,吉儿更因为与李益打赌的期限到了而烦心,她一直不相信李益能成功,但不知怎么的,今日一早起床心里便有种不安的感觉,让她有些害怕,怕李益真有那本事拿到反贼的名册,那么她——该怎么办呢?难不成真嫁给那嘻皮笑脸的臭小子不成?
不知不觉回到客栈,想到现在已是傍晚,暗付:那小乞丐定是找不到方道长,所以不敢露面了……不禁得意,边走进客栈边自语道:“臭鲤鱼,就会说大话,害我担心了三天呢。”
“想老公了么,媳妇儿!”
吉儿一惊,回头看去,只见李益脏兮兮的站在身后,脸上堆着贼贼的坏笑。
“你——你怎么在这里。”吉儿有些心虚:“拿到名册啦?”
“没有!”
“那你凭什么叫我媳妇儿呀。”
“祁大侠呢?”李益脸上脏兮兮的,只有一双眼珠子忽闪忽闪的甚是机灵。
“他不在——你请帮手,便算拿到名册也算不得赢。”
李益道:“咱们打赌的时候又没说不能请帮手哇,只要那名册是我先拿到,便是我赢了。”
“你,你耍赖。”心里一急,想到有大胡子出马,要打败老道士可就简单了,那自己岂不是输定了么,好在祁风不在客栈,怕只怕李益留下来等他可就麻烦了,还得想法子把他支走:“大胡子带我家小姐到扬州去了,明天才回来。”
“是么?”李益哈哈一笑:“你这点儿小伎俩骗不了我的。”一闪身便进了客栈。
吉儿急了,叫道:“你这人脸皮怎么这么厚啊,说了大胡子不在的嘛。”紧紧摞住李益,不让他进去。
李益笑道:“抓这么紧干么,怕老公跑了么?”
“你——”
李益笑嘻嘻的看着吉儿道:“你越说他不在,他便偏偏在,便算我不上楼找他,他也会自个儿下来找我。噫,你看,说曹操曹操便来了。”
吉儿明知祁风和奕离不在客栈,但听李益这么说,还是心虚的抬头朝楼梯看去,却听祁风的声音朝身后传来:“李少侠前来客栈,是不是有消息了?”却是从外面回来。身边跟着灵气逼人的奕离。
李益笑着对吉儿说道:“怎么样?”得意极了。
吉儿瞪他一眼,嘟着粉嫩嫩的小嘴儿,不和他说话,只想:大胡子和小姐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呢!
李益道:“祁大侠,在下已经打听到老道士的下落了。”
“哦!”祁风与奕离对视一眼,祁风道:“那么事不宜迟,烦劳李少侠带祁某前往。”
李益道:“祁大侠,请!”
祁风对奕离道:“你和吉儿先去休息吧,我去去便来。”
奕离道:“祁风,不如等哥哥他们回来,陪你前往,也好有个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