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
玄历二百二十六年,平宗六年九月初九,少年帝王,平宗皇帝下旨改革后宫制度,废除后宫中所立“四夫人”、“九嫔”、“二十七妇”、“八十一御妻”的编制,废除“八十一御妻”这一条制度,直将后宫人数大减了。
此旨一下,朝中议论纷纷,众说纷纭,有反对之声,却也有大加赞赏之声,反对之人亦曾谏言,大搬祖宗家法,可都被萧若雨驳回,赞赏之人亦称平宗皇帝圣明,此举极其有益。
又宣旨:立梅碧瑶为淑妃、吕曼清为贤妃、张絮君为德妃、礼部尚书之女邢雅月为贵妃,分别又封了六人的嫔之位,二十七妇之位竟皆满了。
皇后位子空悬未立,四夫人地位平等,无高低之分。
梅琳虽气他当真改变了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却也不好发作,再加上萧若雨立了她所谏的三位女子为妃,亦消了不少怒气。
民间传言不断,大抵是说自古以来不少帝王不断充纳后宫,沉迷于女色之中,荒废朝政的不乏有之,此举不仅一扫平民百姓对帝王好色淫
荡沉迷女色一说,而且大减后宫的开支,对此举大加赞赏,说萧若雨不愧为“旷世无双”的帝王。
十月已经是秋末了,天气渐凉,多雨,一下雨便下个不停一样,是个不好的时季,潮湿的空气中透着些凉凉的意味,让人家的心也觉得透着一丝凉气,难怪人家常说悲秋悲秋,大抵是这样的意味。
所谓无风不起浪,无事难生非,本来极其平静的一池水就被这突然的浪花给搅乱了。
圣旨才下来半个月不到,梅碧瑶才进宫半月未到,就传来右相梅颥暴毙在家,右相年岁已高,本就百病缠身,近来一直虽然一直都在服药,可因孙女进宫为妃亦是高兴满怀,病痛也少了许多,看起来红光满面、精神甚好的模样,谁亦未能料到这么突然离去了。
可这年纪大了,意外总是随时发生,临死前精神好的亦可看作是回光返照之势,对于他的死未多加追究,只能说是时辰到了,扼腕叹息之余,平宗皇帝萧若雨下旨厚葬了他。
对于刚进宫的碧瑶来说更是一大打击,萧若雨一边好言相慰,一边频频将赏赐送入碧瑶宫中,以慰其丧亲之痛。
一大权臣就这般离开人世,惋惜之余,这右相之位成了人人必争之位,右派之人虽已梅颥为首,却也没有显示出树倒猴孙散的局面,依旧与左派成对抗之势。梅颥虽是权臣,却非奸臣,对朝廷是绝对衷心,虽狡诈如狐狸,却也未曾做出有损朝廷威严之事,对于其门下之人亦管之甚严,备受赞赏,所以,右派之人皆是严谨而又衷心之人,大可利用,毕竟于朝廷有益。
一面是左派之人的暗暗争夺,一面是右派之人的顽强抵抗,而萧若雨自由他的盘算,以他之见,坐这个位子最合适的当属上官宣。
事情看起来虽然极其简单,不过是提携一个德高望重的官员为右相,此人只要德才兼备,德高望重,能担此任便已足够,可做起来却没有这么简单,想要平衡两股势力本就极难,更何况现在暗涌正缓缓而流,他自是不能草率做出决定,一定要考虑周全。
萧若雨会有这样的顾虑亦是不无道理的,想来是因为任命兵部尚书的事情而多生了一份心眼,兵部尚书孙仲与萧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却也是个干练的人,做事果断、考虑周全、冷静沉稳。
而这次却不是任命一个尚书而已,而是当朝右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决不能马虎大意。